中新網7月31日電 近日,有媒體報道,中國越來越多農村家庭的孩子進城讀書,一些城裡的學校教室擠爆棚,而一些農村的學校卻變成“空殼”。美國《僑報》近日文章稱,當大人留在了土地上,孩子留在了農村學校里,那就是家鄉的希望。幸福,誰說一定要到遠方去尋找。
  文章說,當今中國越來越多農村家庭的孩子進城讀書,農村的一些希望小學招生難,而城市學校不堪重負,流動人口子女進城後面臨上學難問題。
  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文章指,其一,這些年城鎮化步代加快,大批農民進城,兒童跟隨父母遷徙,留守兒童減少,生源減少,希望小學或是合併或是關門。其二,也存在著缺乏良好規劃的現象,最終導致資源浪費。這並不是要否認希望工程的作用,希望小學在中國破解貧困地區教育資源匱乏難題時發揮過重要的作用,早已具有標本意義。
  文章認為,資源總量集中、質量優越的城市,仿佛是一個巨大的磁場,吸走了世界的能量。外來務工人員的大量導入,又導致城市逐漸“變小”、“變擠”,原本配套的公共資源明顯不足,特別是教育資源嚴重緊張,具體分攤到每個人,尤其是“外來者”,其實境況也好不到哪裡。
  文章稱,一邊是空虛的鄉村,一邊是擁擠的城市;一邊是招不到學生,一邊是打破腦袋爭搶名額;進城之前滿懷對未來的憧憬,進城之後跌入對現實的失落……
  “我們的家鄉,在希望的田野上”,正如這首歌所唱,文章說,莊稼人的根應該是希望的田野。只有農村的吸引力提升了,城市的壓力才能釋放,這就對城鄉均衡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特色農業得到開發,打造農業品牌;依托當地資源創辦企業,吸收富餘勞動力;能人回鄉創業,帶領全村一起致富……這些成功的鄉村重建經驗,值得在落後區域大力推廣。
  文章說,當大人留在了土地上,孩子留在了農村學校里,那就是家鄉的希望。幸福,誰說一定要到遠方去尋找。(鐘海之)  (原標題:農村學校“空殼”?外媒:幸福不一定去遠方尋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72shwei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