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燒的警車、被劫的商鋪、憤怒的抗議者、嗆眼的催淚彈、荷槍實彈的防暴警察……連續3個晚上的抗議示威和騷亂,讓弗格森進入高度戒備狀態,成為全美乃至國際社會關註的一個焦點。除弗格森外,全美範圍內爆發大規模抗議示威活動的城鎮也不斷增加,400多人被捕。抗議示威甚至蔓延到了鄰國加拿大,甚至大洋彼岸的英國。
  弗格森事件緣何時隔3個月再度引發騷亂?這場範圍如此巨大的抗議會持續到什麼時候,又將如何收場?這場騷亂會將向來標榜種族平等和司法公正的美國帶向何方?兩位錢報智庫專家、旅居加拿大的學者陶短房和新華社國際多媒體中心主任田帆認為,從司法角度來說,裁定不起訴槍殺黑人青年布朗的警察威爾遜這一結果很難改變,各地的抗議示威也很可能會隨著感恩節假期的到來而逐漸散去,但弗格森案無疑再次凸顯出美國仍然巨大的種族鴻溝,而如何彌合這道鴻溝對美國來說仍是一個不小的難題。
  Q:弗格森事件再次引發騷亂和全美多地示威,大陪審團的決定真的不公正嗎?
  A:在美國的法律體系中,大陪審團決定檢察官是否應該起訴案件,其成員由法庭通過在選民登記或者汽車執照申請登記名單中抽簽挑中。這次審理弗格森案件的大陪審團在弗格森槍擊案之前就已經組成,其成員中有9名白人,3名非洲裔人。大陪審團在三個月時間里用了25天來取證,聽取了六十多位證人,包括目擊者的證言,檢查了大量證據,最終認定,威爾遜警官當時的確感到生命受到威脅。因此,大陪審團決定不予起訴。
  有媒體指出,此次主持大陪審團裁決的聖路易斯縣檢察官麥卡洛克有著長期庇護警察的歷史。在長達23年的檢察官生涯中,麥卡洛克沒有起訴過一名開槍的警察。更有輿論認為,實際上正是麥卡洛克引導大陪審團最終做出不對威爾遜起訴的決定。
  儘管如此,從司法角度來說,大陪審團所作的決定並沒有太大問題。事實上,在美國要起訴警察謀殺或誤殺是非常困難的。有研究顯示,2004年至2011年間,美國共有2718起執勤警察“合法殺人”事件,當中僅41人被控謀殺及誤殺。更何況,弗格森案從一開始就缺乏現場證據,雙方證詞更是極不統一,很難讓大陪審團作出判斷。而且密蘇里州法律對警察開槍處理較為寬鬆,只要警察“合理地相信”嫌犯企圖利用致命武器,或意圖危害他人性命,且警察“合理地相信”使用致命武器有助拘捕,便可開槍制服嫌犯。因此,弗格森案大陪審團作出的決定並不令人意外。
  Q:這場大範圍的示威抗議會如何收場?政府會如何處理?
  A:在三權分立的美國,政府對這件事實際上並沒有太多可以作為的。儘管美國總統奧巴馬在針對此次事件的講話中對陪審團不起訴的決定似乎也流露出一些無奈,稱法律未獲“一致和公平”,不過他還是呼籲弗格森的民眾,平靜接受陪審團的決定,並保持剋制和冷靜。事實上,他也無法干預司法審判。而國會要到明年1月5日才開幕,現在也不可能來討論這件事。
  事實上,儘管這次抗議範圍非常廣,但規模並不算非常大,很大的可能是,隨著感恩節和緊接著的“黑五”購物季的到來,各地的抗議示威就會慢慢降溫,弗格森案也可能慢慢淡出人們的視野。
  不過,明年國會開幕後,奧巴馬的移民改革勢必引發論戰,不排除弗格森案到時又會有舊事重提的可能。
  Q:弗格森案及其引發的抗議浪潮對美國會產生怎樣的影響?
  A:儘管弗格森案翻盤的可能性極低,但這並不意味著這次事件就毫無意義。這次事件再次揭示了美國執法部門與少數族裔社區之間缺乏溝通和信任的“老問題”,種族歧視仍然是非洲裔美國人心中永遠的痛;其影響範圍之廣也折射出金融危機之後貧富差距和種族差距不斷擴大的美國社會日趨分裂的“新現實”,政治極端主義盛行和輿論兩極分化嚴重,尋求社會共識變得日益艱難。
  對奧巴馬政府來說,在這一個案上也許無能為力,但這起事件勢必會令政府乃至整個社會反思美國的種族差距。政府有義務推動制度的完善,提升刑事司法體系的公正性。但正如奧巴馬所說,這個“美國的問題”是一個長期的問題,想要改變,恐怕不是一朝一夕之事。
  (原標題:弗格森事件何以引發全美抗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72shwei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